Link

BBCWebBlog [[ Beyond Borders Communities of direct democracies ]]

Build direct democracies [ as Jeffersonian Ward Republics http://tinyurl.com/onx4j http://tinyurl.com/ymcrzx ], for peace with multi-layer confederations. TAIWAN Daily News: http://tw.news.yahoo.c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http://www.taiwandaily.net/ /// Quote: "" We are a serious movement. Our goal is nothing less than the victory of liberty over the Leviathan state, and we shall not be deflected, we shall not be diverted, we shall not be suborned, from achieving that goal. ""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1.18=4: IC#55 T77 K62 5/M52. :'台灣翠青' Not ROC Chiang Pinochet // Bush > Militias; Microsft OS. Iran-Arabia. iPhone? #公視紀錄片【李登輝】

#18=UW#529: 07.1.18=4: 11.30=#49/60 Crisis: Taiwan#77, Chiang KMT#62 FIC#55, 5WC#52 國歌:'台灣翠青' etc.:----------------- Taiwan #1&2 Nationa Anthem: http://tinyurl.com/2tb4t5 ------------------------------------- Bush Seizes .. State Militias: http://tinyurl.com/3dsqwa Microsoft + NSA? OS < China: http://tinyurl.com/2afgdo Iran-Arabian tensions: http://tinyurl.com/yntn5v iPhone not so smart? http://tinyurl.com/24yfz8 ------------------------------------ #: 公視拍攝的紀錄片【李登輝】: http://www.pts.org.tw/~web01/Lee/ http://tinyurl.com/2ux5ya "" 2006/8/7)據製作人王瓊文表示,本紀錄片採獨立製作,不是李前總統的個人傳記,而是以李前總統在政壇的歷程,記錄台灣民主改革的關鍵年代。本片歷時二年拍攝,耗資五五○萬台幣。最遺憾的是,本片沒有採訪到前總統李登輝本人,但製作小組仍訪談了約五十人,及大量運用李前總統多年來的公開訪談,希望這部紀錄片是一個起點,能引起更多討論,未來更多人拍攝這類影片,還原理性、冷靜的空間。 第一集:農業專家 1923-1990 日據時代受教育的台籍精英、謹言慎行的農業專家,在外省籍精英的政治場域漸漸勝出,成為蔣經國拔擢的對象。 50歲從政,在10年之內平步青雲。1988年更在強敵環伺之下繼承大位,一步步排除政敵,穩固權力,過程驚濤駭浪、戲劇無比… 第二集:民主先生 1990-1996 1990年,李登輝當選總統,面對黨內紛爭與外部的改革聲浪,他推動多次憲改工程,帶領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道路,但反對者抨擊,憲法經過多次修改,府院權責不分,總統有權無責。兩岸關係在這個階段重開對話的契機,留下辜汪會談的歷史鏡頭,卻在同一時期冷卻疏離… 第三集:台獨領袖 1996-迄今 1996 年,李登輝當選第一位由公民直選的總統,為台灣的民主化歷程寫下歷史新頁,李登輝邁向權力的至高點,他想就台灣的國家定位,作更明確的解釋。卸任之後更為台灣正名制憲運動奔走,成為台獨運動的精神領袖。反對者責難他善變,但他認為自己始終不變,只要從台灣人的立場來看就能了解… 詳細資料請參閱:http://www.pts.org.tw/~web01/Lee/ (enghui的觀後感) 這部片試圖從許多觀點來呈現李登輝:台灣獨派、台灣媒體、台灣官方、學界、統派、美國、日本、中國,獨缺主角本人的觀點,是一大缺憾。 看得出來,這部紀錄片試圖平衡各方觀點,在主角從缺的情況下,應可讓獨派多講一些話,但可惜的是,除了辜寛敏外,並沒有看其具代表性的獨派人士被訪問;相反的,統派及官方觀點充斥,大量訪問郝柏村、趙少康、許信良,就連陳文茜都能受訪。這樣的失衡狀態,大大減損這部片的價值。 我想李登輝前總統拒絕受訪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將另一部【台灣民主化之路】看作是李登輝「主觀上」自我評價的紀錄片,那麼公視拍的這一部片就可視為「客觀上」對李登輝的評價;「客觀」就是「外界的觀點」,也就是「別人」怎麼看李登輝,而這個「別人」包括了統派、舊日部屬、美方、及日方;「客觀」的評價只能作為參考,至於對錯,只能留待觀眾主觀去判斷了。 雖然個人對本片不盡滿意,但基於讓「各方呈現」,且又不想為大家作價值取捨,因此還是將本片提供給大家參考。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